長期服用抗過敏藥會影響孩子發育嗎?

很多過敏兒的家長來門診,都會關心孩子如果長期吃過敏藥會不會影響發育。這個問題,我們得從藥物種類與孩子的身體狀況兩方面來看,以下我就針對三類過敏兒常見的用藥來說明。
💊三種常見抗過敏藥物與孩子發育之間的關聯🌱
1️⃣口服抗組織胺:不會干擾生長激素,但仍需注意嗜睡的可能性
這類藥物主要針對鼻子過敏的症狀,如打噴嚏、流鼻水、眼癢,主要透過阻斷組織胺與H1受體結合來減緩過敏反應。
這類藥物不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,也不會干擾骨骼生長板的發育,因為它不會參與腦下垂體—腎上腺—生長軸的調控,不過有部分抗組織胺會出現嗜睡情形。
2️⃣局部類固醇(鼻噴劑/氣喘吸入劑):劑量低、局部作用,對全身影響極小
針對氣喘或過敏性鼻炎,我們常使用吸入型或鼻噴型的類固醇來局部抗發炎、穩定過敏反應。這類藥物主要作用於鼻腔或支氣管黏膜,被身體吸收的比例極低。
2020 年刊登於《Respiratory Medicine》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,針對長期使用氣喘藥物的兒童進行觀察,發現在治療初期若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一年,生長速率略降低約1公分。但隨著治療持續進行, #孩子的生長曲線逐漸回歸正常,成年身高與預期遺傳身高一致,無顯著偏差。
這是因為生長激素(GH)與骨骼的生長板(growth plate)在短期內對於低劑量類固醇有耐受性,而且醫師會持續根據體重與病況調整最低有效劑量。
3️⃣口服類固醇:劑量低、局部作用,對全身影響極小
口服類固醇具有全身性的抗發炎效果,長期大量使用(例如 prednisolone 或 dexamethasone)可能抑制腦下垂體—腎上腺軸(HPA axis)功能,降低內源性生長激素與甲狀腺素的分泌,進而影響骨質代謝與骨骼延長。
但這類藥物多用於急性氣喘發作、嚴重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或眼部併發症等特定情況,療程短、劑量可控,通常為數天至一週,並不會造成長期發育問題,反而家長如果沒有讓孩子完成療程,會讓症狀反彈。
🚧真正影響孩子發育的,其實是「過敏沒控制好」
多數抗過敏藥在適當劑量與正確使用下是安全的,反而如果過敏症狀沒控制好才會干擾身體的正常生長機制。例如:
❤️🩹生長激素(GH)主要在熟睡後的深睡期分泌,如果孩子因鼻塞總是睡不好,反覆醒來,深層睡眠被中斷,生長激素的分泌就會受到抑制。
❤️🩹氣喘發作頻繁也會讓孩子運動能力受限,身體能量消耗增加,容易造成體重下降與肌肉發育不足。
❤️🩹若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,代謝資源會優先用於修復發炎組織,對於骨骼生長板的養分與能量供應就會變得相對不足,進而影響孩子的整體發育進程。
🌳孩子的成長是一段需要耐心守候的旅程。在醫師指導下規律服用抗過敏藥物,並定期回診追蹤,讓醫師依照孩子的狀況調整用藥,才能穩定控制過敏、守護孩子健康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