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吐了!認識溢奶、吐奶與胃食道逆流

門診有一位媽媽帶著2個半月的小寶貝來就診,一臉擔心地說孩子總是吐奶,有時只是翻身或換尿布也會吐,擔心是不是腸胃出問題……
其實,這是嬰兒胃食道逆流很典型的表現。事實上,2-4個月大的嬰兒非常容易出現胃食道逆流,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反覆吐奶。
嬰兒容易胃食道逆流的原因
1、賁門括約肌未成熟
食道與胃之間有一道「閘門」— 賁門括約肌。在成人時期它能緊密關閉,防止食物逆流,但在嬰兒階段,這個括約肌的肌肉張力與神經調控尚未完全成熟,閉鎖功能不足,導致胃內食物容易被推回食道,所以會吐奶。
2、腹壓較高⭡
嬰兒的腹腔空間小,橫膈位置高,稍微哭鬧、翻身、打噴嚏,都會讓腹壓短時間上升。當括約肌功能尚未完善,這些日常的小動作就足以讓胃內容物逆流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滿月前吐奶不明顯,但在2–4個月活動力變大後反而更常吐奶。
大多數嬰兒的胃食道逆流屬於正常發育現象。隨著賁門括約肌逐漸成熟、胃容量變大、開始吃副食品、姿勢不再長時間平躺,大多會在5–6個月後逐漸減輕。
溢奶、吐奶、胃食道逆流怎麼分?
1、溢奶
多半是因為寶寶喝奶過快、吞嚥動作尚未協調,或在餵奶過程中吞入少量空氣,奶液便會從嘴角被動地流出,是非常常見的生理現象,不會影響寶寶健康。
2、吐奶
吐奶是主動性的,奶液會明顯從口中湧出,有時甚至呈弧形噴射狀。常見原因包括餵食過量、吞入大量空氣,或合併胃食道逆流。若吐奶量不多,且寶寶精神活力良好、體重曲線持續上升,通常仍屬於生理性嘔吐,不用過度擔心。
3、胃食道逆流
特徵是吐奶的時間不固定:可能發生在餵奶中、餵完後數分鐘到數十分鐘,甚至在下一餐前仍可能吐出未消化的奶液。
✦ 其實「溢奶、吐奶、胃食道逆流」在嬰兒身上都是正常現象,隨著月齡增長會逐漸改善。家長可以透過少量多餐、餵後拍嗝並直立 20-30 分鐘、睡覺時將頭胸部墊高約30度,來減少逆流情況。
這種情況要趕快就醫
若出現以下情況,可能是幽門狹窄、腸阻塞、嚴重胃食道逆流疾病,一定要及早就醫:
▸吐奶頻繁且量多,幾乎每餐都吐
▸嘔吐物顏色異常(黃、綠、帶血、咖啡渣樣)
▸體重停滯或倒退,甚至有發育遲緩的跡象
▸吐奶後伴隨呼吸急促、咳嗽、臉色發白
▸活動力下降、整天嗜睡
育兒就像陪孩子走許多條蜿蜒的小路,每一個小問題都是成長的印記。你家寶貝也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嗎?歡迎留言跟我分享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