肚子鼓鼓是脹氣嗎?了解肚子鼓鼓的原因

有的新手爸媽會問我,寶寶喝完奶肚子都脹的鼓鼓的,是不是脹氣?其實,小嬰兒的肚子本來就會鼓鼓的喔!並非所有肚子鼓的情況都是異常脹氣,大多數只是正常的生理現象。
寶寶肚子本來就會鼓鼓的原因
1️⃣腹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
嬰兒的腹直肌和腹部張力發展尚未成熟,缺乏足夠支撐力,因此天生肚子看起來就比較圓凸。
2️⃣吞入空氣
1 歲以下嬰兒消化系統尚未成熟,腸蠕動速度慢,容易累積氣體。若餵奶姿勢不正確、奶嘴孔過大或哭鬧時吸入過多空氣,都可能讓小肚肚變得更鼓。
3️⃣正常消化過程
無論是母乳或配方奶,在腸胃中被分解、發酵時本來就會產生氣體。這些氣體大多能隨腸蠕動排出,不代表異常。
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脹氣?
新生兒到3個月大,是寶寶最容易出現脹氣的年齡。爸媽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判斷:
▸看形狀
建議在餵奶1-2 小時後,讓寶寶平躺,如果肚子鼓脹到肋骨下緣突出、肚皮緊繃發亮,就代表腸道氣體堆積較多。
▸摸觸感 + 聽聲音
異常脹氣時,肚子會明顯緊繃,摸起來像「充飽氣的籃球」,甚至輕敲能聽到「波、波、波」的空洞聲響。
因為當腸腔壓力升高,腹壁張力就會增加,使肚皮變硬,甚至產生空洞聲。若腸蠕動不足,氣體更不容易排出,寶寶自然就會覺得不舒服。
▸行為觀察
哭鬧持續超過3小時/天、每週大於3天,而且伴隨肚子脹硬。
典型脹氣的行為包含:持續哭鬧不易安撫、雙腳縮起、踢腿、臉部漲紅。
這些情況常常出現在餵奶後或半夜。因為腸道膨脹會刺激腸壁感覺神經引起絞痛,所以寶寶會縮腳、踢腿、臉紅大哭。
寶寶脹氣舒緩方式
寶寶因為腸道蠕動未成熟、消化酵素不足,本來就容易脹氣,多半屬於正常現象,爸媽不用過度擔心。日常可以這樣幫助舒緩:
▸腹部按摩
在餵奶後 1–2 小時再進行,每次約 5–10 分鐘。
以順時針方向輕柔按摩,模擬腸蠕動路徑,幫助氣體排出。
▸拍嗝與餵奶姿勢調整
每次餵奶後協助寶寶拍嗝。
餵食時讓上半身稍微抬高,避免平躺餵奶,以減少空氣吞入。
脹氣其實是一種「發育中的腸胃正常現象」,不是疾病。隨著腸道神經系統與腸道菌群逐漸成熟,大部分孩子在1歲左右就不會再因消化不成熟而頻繁脹氣了。
若1歲以後仍經常腹脹,甚至伴隨嘔吐、腹痛或便血,就要考慮其他腸胃疾病,應立即就醫檢查。
寶寶的成長,不需要急於完美;爸媽的耐心,就是孩子最好的安定劑。你家寶寶有沒有脹氣的經驗?快來留言分享,或標記你身邊的新手爸媽們一起來了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