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久咳不癒,到底怎麼了?小兒科醫師一次解答,幫你找出背後真正原因

咳多久算是久咳不癒?
「咳嗽」其實是身體的正常防禦機制,當吸入灰塵、病毒或黏液等異物時,會透過咳嗽將其排出,避免病原進一步侵犯氣管與肺部。因此咳嗽本身不是壞事,而是一種保護性的生理反應,多數會隨病情緩解而自行緩解。
而「久咳不癒」通常指咳嗽持續較長時間,未自行緩解。
根據美國胸科學會(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, ACCP)在2006年及後續更新的《咳嗽診斷與管理臨床實踐指引》中,將咳嗽按持續時間分為三類:
▸急性咳嗽(小於3週):大多與病毒感染(如感冒)有關,通常在 1~2 週內自行緩解,屬於正常現象。
▸亞急性咳嗽(3-8週):有些疾病如病毒感染後、氣道敏感或過敏反應,病程本身就很長,即使咳得久也在正常恢復期內。
▸慢性咳嗽(超過8週):久咳不癒通常被認為是這類,因為這類咳嗽已超出一般感染後的自然恢復期,不在正常範圍,建議就醫評估,找出根本原因,才能對症處理。
小孩久咳不癒的5種常見疾病
在臨床上,有 5 種常見疾病本身就容易造成氣道長期敏感或慢性發炎,即使接受治療,咳嗽仍可能持續數週。以下整理各類疾病的「咳嗽預期病程」,以及若超過 8 週未改善可能代表: 的臨床意義:
1.感冒(病毒感染後咳嗽)
▸預期病程:咳嗽通常在 1~3 週內逐漸緩解。
▸久咳原因:部分孩子即使病毒已清除,氣道仍處於高敏或輕微發炎狀態,特別是有鼻涕倒流或體質敏感時,容易出現「感染後咳嗽」,持續長達 4~6 週。若超過 8 週未緩解,須評估是否合併氣喘或細菌感染。
2.過敏性鼻炎
▸預期病程:只要暴露於過敏原,咳嗽可能反覆出現,甚至長期存在。
▸久咳原因:鼻涕倒流刺激咽喉是造成持續乾咳的主因。若未妥善控制過敏性鼻炎,咳嗽難以改善,需結合藥物治療與環境調整。
3.咳嗽型氣喘(Cough Variant Asthma)
▸預期病程:無固定病程,咳嗽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,依氣道發炎控制情況而定。
▸久咳原因:這類氣喘缺乏典型喘鳴聲,易被忽略。若未使用吸入型類固醇長期控制發炎,咳嗽易在夜間、清晨或運動後惡化,反覆不癒。
4.黴漿菌感染(Mycoplasma infection)
▸預期病程:咳嗽可能持續 3~8週。
▸久咳原因:黴漿菌感染是由肺炎黴漿菌(Mycoplasma pneumoniae)這種非典型細菌引起,治療上需要使用針對性的抗生素。很多孩子其實是因為一開始用了對這類細菌沒效的抗生素,導致感染沒有被控制,病原持續存在,才會出現久咳不癒的情況。
5.胃食道逆流(GERD)
▸預期病程:咳嗽與胃酸逆流程度密切相關,若未改善誘發因子,症狀可能反覆發作。
▸久咳原因:胃酸刺激支氣管神經產生反射性咳嗽,常在夜間、躺下或吃飽後加重。單靠藥物效果有限,需結合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,才能有效控制。
📍醫師小叮嚀:
孩子久咳不癒,除了上述常見的五種原因,也需注意其他較少見但同樣可能造成久咳的情況,例如:肺結核、肺部結構異常、氣喘控制不良,或其他下呼吸道感染等。
若孩子的咳嗽同時出現以下警訊症狀,一定要及早就醫,由專業醫師進一步檢查與評估:
▸咳到吃不下、影響食慾或體重減輕
▸咳到睡不著、夜咳加劇影響作息
▸咳嗽合併發燒超過三天
小孩久咳不癒的治療方式
以下是針對五種容易導致小孩久咳不癒的常見疾病,醫師在臨床上的治療原則與處置方式,會根據病因不同、病程長短、咳嗽型態與伴隨症狀,制定個別化的診療策略:
1.感冒後的咳嗽
▸治療原則: 緩解氣道發炎與過敏反應,並觀察恢復進程。
▸藥物使用: 止咳藥或化痰藥(依症狀調整,短期使用)
▸診斷工具:
→胸部 X 光:排除是否演變為細支氣管炎或肺部感染
→抽血檢查:觀察是否有細菌感染或發炎指標升高
2.過敏性鼻炎造成鼻涕倒流咳嗽
▸治療原則:穩定鼻黏膜過敏狀態,減少鼻涕倒流對咽喉的刺激。
▸藥物使用:
→抗組織胺(口服/噴劑):止癢與止鼻水
→類固醇鼻噴劑:控制局部發炎
→生理食鹽水沖鼻:排出分泌物、降低過敏原負荷
▸診斷工具
過敏原篩檢、IgE抽血,了解致敏因子與生活環境調整方向
3.咳嗽型氣喘(Cough Variant Asthma)
▸治療原則: 控制慢性氣道發炎與過度反應,預防症狀反覆。
▸藥物使用:
→吸入型類固醇(ICS):控制慢性氣道發炎
→支氣管擴張劑(如短效 β2 刺激劑):緩解急性氣道收縮
▸診斷工具:
肺功能測試、支氣管擴張測驗:評估是否為可逆性氣道阻塞
4️.黴漿菌感染引起的咳嗽
▸治療原則: 精準抗生素治療+病程監測
▸藥物使用: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(如 Azithromycin),療程至少 7–14 天
▸診斷工具:
→抽血(抗體檢測、CRP):判斷是否為肺炎黴漿菌引起
→胸部 X 光:觀察肺部浸潤狀況
📍醫師小叮嚀:黴漿菌感染引起的乾咳通常頑固、持續,即使服用抗生素,也需時間等待氣道黏膜修復,非立即緩解。
5.胃食道逆流引發的反射性咳嗽
▸治療原則:減少胃酸逆流與咽喉刺激,改善誘發因素。
▸藥物使用:
→制酸劑(如PPI):減少胃酸分泌
→促進腸胃蠕動藥物:協助胃排空
▸非藥物管理:
→調整飲食:避免宵夜、辛辣、油炸
→作息習慣:飯後避免立刻躺下,與睡前間隔至少 2 小時
→床頭墊高、分次少量進食
📍醫師小叮嚀: 光靠藥物難以完全改善,生活習慣的配合是治療關鍵。
小孩久咳不癒的日常照護重點
當孩子進入久咳不癒的階段,即便已有接受藥物治療,日常照護仍是協助氣道修復、預防咳嗽反覆發作的關鍵環節。以下針對五種常見導致久咳的疾病,整理家長在生活中可配合的照護重點,有助於孩子康復進程更加穩定:
1.感冒後的咳嗽
這時期的咳嗽屬於「後發炎修復期」,需要時間與穩定環境支持。
照護重點:
▸早晚出門戴口罩,避免氣溫驟變。
▸恢復期避免劇烈活動,逐步增加體力。
▸保持室內濕度約50%,防止乾燥刺激氣道。
2.過敏性鼻炎造成鼻涕倒流咳嗽
倒流的鼻涕持續刺激咽喉,是造成咳嗽難癒的主因,改善過敏環境比單靠藥物更重要。
照護重點:
▸清洗鼻腔:每天使用生理食鹽水沖鼻 1~2 次,減少過敏原累積。
▸清潔居家環境:每週更換寢具、使用防蟎套、避免布偶與地毯。
▸避免常見過敏原:如塵蟎、寵物毛屑、二手菸。
3.咳嗽型氣喘
氣道慢性發炎是核心病理,即使表面沒有喘鳴聲,內在仍有持續性刺激,需長期穩定控制。
照護重點:
▸持續使用吸入型藥物:即使症狀減輕也不可自行停藥。
▸觀察誘發因子:紀錄咳嗽是否與氣溫、運動有關。
▸定期肺功能追蹤:了解氣道發炎是否受控,是否需調整藥物。
4.黴漿菌感染引起的咳嗽
黴漿菌感染會破壞氣道上皮細胞,修復期較長。
照護重點:
▸讓孩子適當休息、避免活動過度或熬夜,因為體力不足會讓氣道修復更慢。
▸分次、多次補充溫開水,減少氣道乾燥。
▸觀察孩子是否有過敏體質跡象(如皮膚癢、鼻子癢、打噴嚏),若有,要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同時控制過敏,幫助氣道修復更順利、降低咳嗽延長的機會。
5.胃食道逆流引發的反射性咳嗽
胃酸逆流會刺激迷走神經引發反射性咳嗽,與姿勢、飲食息息相關,是非典型的久咳原因。
照護重點:
▸餐後避免立即躺下:與睡前間隔至少2小時,可抬高床頭15公分。
▸控制飲食習慣:避免巧克力、油炸、碳酸飲料等促進胃酸分泌的食物。
▸少量多餐、避免暴飲暴食:減輕胃部壓力,降低逆流風險。
結論
久咳不一定代表病情惡化,很多孩子其實是處於感染後的修復期,氣道仍敏感或輕微發炎,咳嗽成為恢復過程的一部分。兒童的氣道本就細緻、免疫反應活躍,即使病原已清除,仍可能咳上好幾週。
臨床上,我們會根據咳嗽的型態、持續時間、伴隨症狀與病史,判斷是自然修復,還是氣喘、胃酸逆流等其他問題。處理久咳問題,重點不是急著止咳,而是正確診斷、耐心追蹤,並管理日常誘因。
我是小夫醫師,專注於兒童上呼吸道疾病的診治。如果您的孩子咳嗽遲遲未癒,建議儘早安排門診評估,釐清背後原因、及早介入治療,讓我們一起守護孩子的呼吸道健康。
參考資料
Irwin RS, et al. “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ugh: ACCP Evidence-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.” Chest 2006;129(1 Suppl):1S-23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