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科百問

家有過敏兒怎麼辦?淺談兒童呼吸道過敏

兒童呼吸道過敏

兒童呼吸道過敏是什麼?

所謂兒童呼吸道過敏,指的是孩子的免疫系統對環境中原本無害的物質,如塵蟎、花粉、黴菌、動物皮屑或空氣污染物產生過度反應,導致呼吸道黏膜反覆慢性發炎。依影響部位可分為:

  • 上呼吸道過敏:以過敏性鼻炎最常見,影響鼻腔、鼻竇與咽喉,容易出現打噴嚏、清水鼻涕、鼻塞及眼睛癢等症狀。
  • 下呼吸道過敏:也就是氣喘,主要是支氣管慢性發炎,導致氣道收縮,產生喘鳴、咳嗽及呼吸困難。

過敏性鼻炎和氣喘,其實很多孩子會同時存在,因為它們本質上就是相同的免疫過敏體質表現,只是發生在不同部位:鼻子或支氣管。

兒童呼吸道過敏是什麼

 

兒童呼吸道過敏的常見症狀

1.過敏性鼻炎(上呼吸道過敏

最常見的表現是反覆打噴嚏,特別在清晨起床或接觸特定環境,例如學校或家中有塵蟎、寵物後更加明顯,常伴隨清水樣的流鼻涕,有時也會轉變為黏稠鼻涕,並且合併鼻塞、鼻腔搔癢或喉嚨癢的情形,甚至眼睛也會感到癢或有紅腫、流淚的現象,這些多半是因為同時引發了過敏性結膜炎。

此外,有些孩子會因鼻涕倒流而出現喉嚨癢、清喉嚨的輕微咳嗽。若長期處於這種過敏狀態,可能會觀察到「過敏性黑眼圈」,即眼下因血液循環不佳而出現暗沉。

這類症狀通常與季節或特定過敏原密切相關,發作型態多為間歇性或反覆性,且並不會伴隨發燒或膿性分泌物等感染的跡象。

2.氣喘(下呼吸道過敏

通常會在呼吸時出現喘鳴的情形,聽起來像是胸口傳出的「咻咻」聲,這種聲音在夜間或清晨特別明顯。孩子可能還會有反覆性的咳嗽,尤其在夜裡、運動後或接觸過敏原之後加劇,同時伴隨呼吸急促與胸悶的感覺,有些孩子甚至會表達有「吸不到氣」的感覺。

除了呼吸道症狀外,活動或運動時的耐受度也會變差,稍微跑跳就容易喘或咳嗽,且症狀往往會被冷空氣、病毒感染或情緒激動所誘發。

臨床上觀察到,這些症狀大多在接觸過敏原或劇烈活動後明顯發作,並且常常合併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。

 

怎麼快速判斷是否為過敏性鼻炎或氣喘

臨床上,醫師會透過詳細病史、症狀觀察及必要檢查來釐清。家長平時也可以先從以下特徵做初步判斷:

過敏性鼻炎判斷重點

  • 鼻水清澈且經常鼻塞,沒有發燒
  • 早上起床或環境改變時症狀加重
  • 眼睛癢、黑眼圈、常揉鼻子
  • 家族過敏體質

氣喘判斷重點

  • 夜間或運動後咳嗽反覆
  • 聽到胸口「咻咻」喘鳴
  • 遇冷空氣、感冒、情緒變化就容易發作
  • 活動耐受度下降,容易喘
  • 合併鼻炎或濕疹

若觀察到以上狀況,建議儘早就醫,由小兒科醫師做進一步診斷。

流感 感冒 兒童呼吸道過敏

流感、感冒和呼吸道過敏有什麼不同

以下整理了流感、感冒與呼吸道過敏的主要差異,幫助家長能更快分辨,及時給孩子適當的照顧與就醫。

✅ 流感

由流感病毒(A型或B型)引起,屬於急性且高度傳染的呼吸道感染,秋冬流行季最多見。症狀通常來得快又重,會有高燒38.5°C以上、全身痠痛、頭痛、疲倦及乾咳,有些孩子還會腹痛或嘔吐。發燒大約持續3天,整體病程約7-10天,但疲倦感可能持續到2~3週,需要留意是否有肺炎等併發症。

✅ 感冒

由多種病毒,像是鼻病毒、冠狀病毒等引發,全年都有機會發生,傳染力比流感稍低。症狀以鼻塞、流鼻水、喉嚨痛、打噴嚏為主,發燒通常不高或沒有,全身症狀較輕,病程約5~10天,大多可自行痊癒,較少併發症。

✅ 呼吸道過敏

呼吸道過敏包括過敏性鼻炎與氣喘,並不是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,這是一種非傳染性的慢性疾病,往往和家族的過敏體質、過敏原有關。症狀表現通常反覆且容易受季節變化或空氣品質影響而加重,病程可能從幾週延續到幾個月。

 

兒童呼吸道過敏的治療方式

小孩的呼吸道過敏,最終目標是幫助孩子減輕症狀、恢復正常生活,並預防併發症,臨床上會以藥物治療為基礎,輔以環境控制和生活習慣的改善,必要時才會考慮手術。

▶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

在鼻炎治療上,藥物是核心,目標是減少鼻黏膜的慢性發炎,讓孩子能緩解鼻塞、流鼻水和打噴嚏的症狀。

臨床常見的藥物包含抗組織胺,主要用來減輕打噴嚏或清水樣鼻涕、鼻癢的不適感;而鼻用類固醇噴劑則能幫助長期控制鼻黏膜的發炎,對改善鼻塞特別有效。

如果遇到孩子對特定過敏原極為敏感、而且難以避免時,會評估進行減敏療法,利用少量、長期接觸的方式來讓免疫系統慢慢降低敏感度。

若孩子因為鼻中隔明顯偏曲、鼻竇反覆感染,而導致藥物控制無效,才會評估結構矯正手術;此外,使用生理食鹽水定期沖洗鼻腔,也是安全且便宜的輔助做法,能減少鼻內過敏原及病毒附著,對過敏性鼻炎的日常保養很有幫助。

▶ 氣喘的治療

針對小兒氣喘的治療,最關鍵的是「控制慢性發炎」。治療上會包含每日持續使用的控制型藥物,例如吸入型類固醇,用來穩定支氣管的慢性發炎,減少氣喘發作的機率;而當遇到急性喘鳴或運動誘發的症狀,會搭配緩解型藥物,像短效支氣管擴張劑,以達到快速放鬆支氣管、減輕呼吸困難的效果。

若屬於嚴重、傳統治療無法穩定的過敏性氣喘,會評估使用生物製劑。

👩‍⚕️醫師叮嚀

過敏體質不是三天兩頭就能改變,無論是鼻炎或氣喘,治療都需要一段穩定、規律的藥物使用才能減輕症狀。尤其氣喘的孩子,記得控制型藥物,尤其吸入型類固醇需要每天規律使用,不能因為症狀緩解就自己停藥,否則很容易復發,甚至變得越來越難控制。

 

兒童呼吸道過敏如何改善?

根據GINA(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)指南,良好且持續的日常照護可使40%的輕中度氣喘兒在青春期後達到臨床緩解,即症狀顯著減少或無需藥物控制,且能減少急性發作風險高達70%。因此藥物治療只是其中一環,真正穩定孩子呼吸道健康,必須靠日常細節一起長期執行。

兒童呼吸道過敏 家裡

✅ 居家照顧

居家環境是影響兒童呼吸道過敏最直接的關鍵因素。以下是臨床上建議的幾個重點:

 

1.維持室內溫度在 20–24°C

可避免因溫度過冷或過熱,或是室內外溫差過大,刺激氣管導致不適。使用空調或暖氣時,記得定期清潔濾網,以防灰塵或黴菌堆積。

2️.防蟎與除黴

塵蟎與黴菌是台灣最常見的呼吸道過敏原。家長應注意:

▸防蟎寢具(枕頭套、被套、床墊套)應每週清洗一次

▸使用 HEPA 濾網吸塵器清潔地毯、窗簾及布質沙發

▸家中若有毛絨玩具建議定期清洗

▸室內濕度控制在 40–50%,最好搭配除濕機,尤其在梅雨或潮濕季節

▸浴室、廚房及牆角應定期檢查是否發霉,必要時重新處理矽利康

3.減少刺激物暴露

▸避免孩子接觸二手或三手菸

▸減少香水、強效清潔劑、芳香劑等氣味性化學品,選擇低刺激性產品

▸若有養寵物,要盡量限制進入臥室,並定期清洗寵物及其用具

4️. 鼻腔沖洗

生理食鹽水沖洗鼻腔是簡單有效的輔助方法,可以沖掉過敏原、黏液和分泌物,維持鼻腔健康。臨床上也發現,洗鼻有助降低病毒感染時的症狀。通常每天 1–2 次就夠,幼童需要家長在旁協助,避免操作不當而嗆咳。

5️.熱敷

如果孩子鼻塞嚴重,使用溫熱毛巾(約 40–45°C)敷在鼻翼,每次 5–10 分鐘,每天 1–2 次,可以促進鼻部及鼻竇的血液循環,幫助黏液排出、減輕鼻塞。尤其當過敏性鼻炎症狀發作時,熱敷往往能提供舒緩效果。

 

兒童呼吸道過敏 日常

✅ 日常管理

1️.外出活動與空氣防護

通常清晨或傍晚花粉濃度偏高時,以及空氣品質指標 AQI 超過 100 時(可用環保署app 查詢),盡量不要安排長時間戶外活動。

外出配戴口罩,降低吸入的花粉與空污,回家後記得立刻洗臉、洗手並換掉外衣,以免把過敏原帶進家裡。

2️.選擇低至中等強度活動

孩子其實不需要因為過敏就放棄運動,反而適度運動能增強肺功能。

▸建議選擇游泳、快走、瑜伽等強度適中的活動。

▸運動前可以先評估病況,若容易喘可在醫師指示下先吸一劑短效支氣管擴張劑。

▸在寒冷或乾燥的環境下,善用圍巾或口罩保暖氣道,避免刺激誘發發作。

3️.選擇透氣衣物

▸建議孩子穿著透氣、純棉的衣物,避免羊毛或合成纖維刺激皮膚及呼吸道。

▸衣物不要太緊,讓孩子活動及胸廓擴張不受限制,尤其對氣喘兒特別重要。

▸洗滌時最好使用低敏配方清潔劑,減少香料或化學添加物殘留。晾曬衣物時若遇花粉季,可改用烘乾機或室內晾乾,避免戶外花粉沾黏。

 

👩‍⚕️醫師叮嚀

鼻炎和氣喘本質上是同樣的過敏體質,只是發生部位不同,所以環境控制和日常保養原則基本上相同。特別提醒家長,無論是鼻炎或氣喘,平時務必維持良好的鼻腔清潔,必要時可搭配溫熱毛巾熱敷,若孩子因鼻涕倒流而咳嗽,通常可以觀察,但若合併喘鳴或呼吸困難,就應盡快就醫評估

 

兒童呼吸道過敏 飲食 注意

兒童呼吸道過敏的飲食禁忌及注意事項

雖然飲食只是輔助控制手段,但若忽略飲食細節,依然可能讓孩子的鼻炎或氣喘反覆發作,甚至誘發急性症狀,因此「怎麼避開特定食物」也是家長需要特別關注的重點。

1.避免過敏原

經醫師或過敏原檢測確定的高敏食物(像牛奶、蛋、花生、堅果、海鮮等),一定要嚴格避開。

2.減少促進慢性發炎的食物

甜食、油炸、加工食品(例如香腸、雞塊、糖果飲料)容易促進身體慢性發炎,應盡量減少攝取。

3.避免高鹽高味精食品

部分孩子吃太鹹、味精含量高的食品,可能會刺激呼吸道、加重黏膜水腫,使鼻塞或氣喘更容易被誘發。尤其像泡麵、滷味、重口味零食,都要控制頻率,不要當作日常主食。

4.乳製品視症狀調整

有些孩子喝牛奶後容易出現鼻涕變黏或鼻涕倒流,如果發現症狀明顯,可以先減量觀察,而不必一開始就完全禁止。

 

除了上述「禁忌」外,家長還需要在日常照顧中多注意以下飲食原則,才能幫助孩子維持良好的免疫平衡,並間接降低呼吸道發炎的機率。

1.均衡多元,避免偏食

平常三餐盡量讓孩子多吃原型食物,像青菜、水果、全穀類、豆腐、魚或瘦肉,不需要特別搞得很複雜,只要「顏色多樣、種類多元」就能幫助攝取足夠營養。而多選擇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(像藍莓、奇異果、深綠色蔬菜),可以減少慢性氣道發炎。

2.適度補充益生菌與維生素

2024 年《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》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,含乳酸桿菌或雙歧桿菌的益生菌有助於調節免疫反應,對常年性過敏性鼻炎的輕度症狀(如鼻塞、流鼻水、鼻癢)可帶來顯著改善。另一方面,維生素 D 也被證實對氣喘控制有正面效果,若孩子平時日曬不足或飲食來源有限,可適度補充。

3.充足飲水

足夠水分能幫助維持呼吸道濕潤,減少喉嚨乾癢和咳嗽,並促進黏液排出。

建議依年齡飲水量為:4–8 歲約 1–1.5 公升/天,9–13 歲約 1.5–2 公升/天。

注意避免喝太冰的水以免刺激氣道。若孩子正處於氣喘急性發作期,則不建議一次大量飲水,以免增加呼吸道負擔。

 

👩‍⚕️ 醫師叮嚀

小孩呼吸道過敏的飲食管理,就是確認且避開真正的過敏原,其他食物就以多樣、天然、低加工為原則,多注意水分與均衡飲食,就能幫助孩子的免疫系統維持良好狀態。

 

結論

改善兒童過敏、減少發作頻率,最重要的是「預防接觸過敏原」與「進行專業就醫診斷」。調整居家環境與生活習慣,並依照每位孩子的體質找到真正的過敏誘發因子,才能制定出個別化的治療與追蹤計畫,達到長期穩定控制的目標。

如果在12歲前就養成好的環境管理和飲食習慣,並定期治療,許多孩子是有機會在成長過程裡大幅減少症狀,甚至慢慢脫離藥物依賴的。

我是小夫醫師,專長是兒童上呼吸道疾病。如果您觀察到孩子經常流鼻水、鼻塞、夜間咳嗽,或者懷疑氣喘問題,都歡迎帶來門診評估,讓我們一起幫孩子守護健康的呼吸道。